金鼎厨艺

红盖菇的营养价值(球盖菇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红盖菇的营养价值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大球盖菇的功效与作用

大球盖菇的功效与作用,大球盖菇是食用菌的一种,它口感细嫩,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一些天然的多糖以及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可以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来详细看大球盖菇的功效与作用。

大球盖菇的功效与作用1

1:大球盖菇能滋补身体

滋补身体是大球盖菇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一些天然的多糖以及多种矿物质与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各器官正常工作时的必须成分,它们能促进身体代谢,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平时食用可以滋补身体也能缓解身体虚弱。

2:大球盖菇能预防冠心病

大球盖菇中的多糖和一些矿物质进入人体以后可以清理血液中的胆固醇,也能净化血液,软化血管,平时食用能预防冠心病和高血脂以及动脉硬化等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生,另外它能还促进消化,也能缓解神经衰弱。

3:大球盖菇能排毒减肥

大球盖菌中含有量的膳食纤维,它们进入人体以后能清理人体内积存的多种毒素,也能促进身体代谢,还有加快人类肠胃的蠕动,

可以加快人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经常食用可以促进消化,也能排毒减肥,会让人们的身材变得越来越好。

香菇牛肉粥是以香菇和牛肉以及大米等为主要食材,经长时间熬煮得到的一种美味养生粥,它保留了香菇和牛肉中的丰富营养,

而且口感软糯细滑,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香菇牛肉粥的'功效与作用,同时也会为大家介绍香菇牛肉粥的做法,能让大家知道香菇牛肉粥怎么做。

香菇牛肉粥的功效与作用

1:滋补身体

滋补强壮身体是香菇牛肉粥的重要功效,因为香菇牛肉粥中不但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

还含有优质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以及香菇多糖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能补中益气,缓解体虚,并能提高身体多器官功能,它能让人体变得更强壮更健康。

2:补脾健胃

补脾健为缓解人类脾胃虚寒,提高人类脾胃消化功能是香菇牛肉粥的重要功效,另外它还能用于人类病后身体恢复,

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营养,可让人体尽快恢复健康,除了这些以外它还能补益气血也能强壮筋骨。

香菇牛肉粥的做法

1:香菇牛肉粥在做的时候要准备100克牛肉,提前把它切成细末加料酒,生抽蚝油腌制香菇提前泡发,切成小丁,再准备适量的大米,淘洗干净以后如果放入香菇丁,加入适量清水加热煮开。

2:放入准备好的牛肉末,再放入适量的姜末,继续用中小火熬煮熬煮到锅中的粥,软糯粘稠后,放适量胡椒粉和食用盐调味,最后撒上适量的香葱末就能出锅食用。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与香菇牛肉中相关的知识,能让大家了解香菇牛肉粥的功效与作用,也能掌握香菇牛肉粥的做法,能让大家在家中轻松做出好喝的香菇牛肉粥。

大球盖菇的功效与作用2

一、大球盖菇的加工方法

国内对大球盖菇的加工方法还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制定出质量标准以及较完善的加工工艺流程。现仅提出以下方法供参考:

1:干制可参照蘑菇片和草菇的脱水法,采用人工机械脱水的方法。或者把鲜菇经杀青后,排放于竹筛上,迭入脱水机内脱水,

使含水量达11%~13%。杀青后脱水干燥的大球盖菇,香味浓,口感好,开伞菇采用此法加工,可提高质量。

也可采用焙烤脱水,用40℃文火烘烤至七八成干后再升温至50~60℃,直至菇体足干,冷却后及时装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干菇回潮发霉变质。

二、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

栽培材料

大球盖菇可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作原料,用不加任何有机肥的培养料,大球盖菇的菌丝就能正常生长并出菇。

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木屑、厩肥、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不理想。

大面积栽培大球盖菇所需材料数量大,为此应提前收集,贮存备用。作物秸秆可以是稻草、小麦秆、大麦秆、黑麦秆、亚麻秆等。

三、大球盖菇的做法

大球盖菇熘鱼片

原料:大球盖菇100克,草鱼、盐、料酒、胡椒粉、鸡蛋、淀粉、鲜汤、味精、老姜、大葱、大蒜、泡辣椒、精炼油各适量。

四、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柄爽脆,营养丰富,口感极好,食后让人们记忆犹新。

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的全价营养保健食品。大球盖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

是集香菇、蘑菇、草菇三者于一身的美味食品。大球盖菇不论是爆炒,还是煎炸,还是煲汤、涮锅,都很受欢迎。大球盖菇还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疏解人体精神疲劳之功效,

大球盖菇在国内外市场很畅销。尤其是美国纽约、洛杉机、芝加哥等大都市的超市,更是供不应求,出尽了风头,成了抢手货。

五、大球盖菇简介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

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中等至较大,单个菇团可达数公斤重。菌盖近半球形,后扁平,直径5~45厘米。

菌盖肉质,湿润时表面稍有粘性。幼嫩子实体初为白色,常有乳头状的小突起,随着子实体逐渐长大,菌盖渐变成红褐色至葡萄酒红褐色或暗褐色,老熟后褪为褐色至灰褐色。有的菌盖上有纤维状鳞片,

随着子实体的生长成熟而逐渐消失。菌盖边缘内卷,常附有菌幕残片。菌肉肥厚,色白。菌褶直生,排列密集,初为污白色,后变成灰白色,随菌盖平展,逐渐变成褐色或紫黑色。菌柄近圆柱形,

靠近基部稍膨大,柄长5~20厘米,柄粗0.5~4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

菌柄早期中实有髓,成熟后逐渐中空。菌环膜质,较厚或双层,位于柄的中上部,白色或近白色,上面有粗糙条纹,

深裂成若干片段,裂片先端略向上卷,易脱落,在老熟的子实体上常消失。孢子印紫褐色,孢子光滑,棕褐色,椭圆形,有麻点。顶端有明显的芽孔,厚壁,褶缘囊状体棍棒状,顶端有一个小突起。

大球盖菇从春至秋生于林中、林缘的草地上或路旁、园地、垃圾场、木屑堆或牧场的牛马粪堆上。人工栽培在福建省除了7~9月未见出菇外,

其他月份均可长菇,但以10月下旬至12月初和3~4月上旬出菇多,生长快。野生大球盖菇在青藏高原上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

在攀西地区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大球盖菇在自然界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地。在欧洲国家,如波兰、德国、荷兰、捷克等均有栽培。中国野生大球盖菇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吉林等地。

这种食用蘑菇有上千种,大多都是双孢蘑菇;

蘑菇(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又可以分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蘑菇具有多达36000个种类,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毒蘑菇会对人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蘑菇分为大约1域、2界、5门、12纲、14亚纲、800目、1400科和8500属左右,共计约36000种。

双孢蘑菇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蘑菇目、蘑菇科、蘑菇属。很

多国家都有栽培,其中中国总产占第二位,蘑菇罐头在国际贸易量中占首位。国际上蘑菇生产仍在继续发展,中国各省市把栽培蘑菇作为"菜篮子工程"、"创汇农业"的首选项目之一,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实际上指的就是双孢蘑菇,而不是什么菇类都叫蘑菇了,蘑菇作为多种菇类的总称,完全是由于人们的习惯造成的,或者是由于英文的"Mushroom"所起的作用吧。

田头菇

金针菇

俗称杨树菇,是中温性菌类,其出菇适温范围较广,一般春、秋两季自然发生于杨、柳、枫、榕、小叶榕等阔叶树的枯死树干和腐朽的树桩及埋于土内的树根上。是一种世界性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我国主产于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山西、海南、等省区。田头菇菇营养丰富,其菌盖和菌柄能给人以不同的风味和质感,是一种备受消费者欢迎的菌菇品种。

小火焰菇

俗称金针菇,中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含锌量也比较高,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和健脑的作用,被誉为“益智菇”。金针菇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

香菇

生物活性,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利于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对生长发育也大有益处。金针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拌凉菜和火锅配料的上选食品。

香菇

香菇不但美容养颜,还能起到到降低胆固醇、降血压的作用。香菇中有一种一般蔬菜缺乏的麦淄醇,它可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并增强人体抵抗力。多吃香菇对于预防感冒等疾病有一定帮助。正常人多吃香菇能起到防癌作用,癌症患者多吃香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草菇

草菇的维生素C含量高,能

草菇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它具有解毒作用,如铅、砷、苯进入人体时,可与其结合,形成抗坏血元,随小便排出。它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上选食品。

猴头菇

猴头菇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血液循环,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食品。猴头菇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大有裨益。猴头菌对消化不良、神经虚弱、身体虚弱等均有医疗作用。

猴头菇

平菇

平菇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常吃平菇还具有降低血压和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

正红菇

正红菇是菌类的珍品,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红菇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矿物质钙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红菇具有养颜护肤、补血提神、滋阴补阳的功效,是产后妇女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此外,红菇还有解毒、滋补的功效。

平菇

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几年来刚刚兴起的一株璀璨的食用菌新秀。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食味清香,肉质滑嫩柄爽脆,营养丰富,口感极好,食后让人们记忆犹新。干菇香味浓郁,富含相当高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能治疗或改善人体多种疾病之功效,堪称是色鲜味美,具有“素中之荤”

红松菌的营养价值可高了,它被称作全价营养的保健食品,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膳食纤维,同时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高,能够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我的答案能否帮你解决问题,如果能希望能采纳下 首先,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吃,一定要请教认识的人,因为大家都很少知道毒蘑菇的厉害,一个厉害的毒蘑菇可以毒死五匹马!!!
新疆除了常见的 草菇、香菇 、银耳 、 双孢菇 、 猴头菇、 金针菇 、黑木耳、平菇还可以见到下列山珍:
翘鳞肉齿菌 (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Saarcodon imbricatum(L.:Fr.)Karst.]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粗 0.7-3cm,有时短粗或较细长,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可达4cm,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刺锥形,延生,长可达1-1.5cm,初期灰白色。后变浓褐色。 生于高山针叶林中地上,尤以云杉,冷杉林中生长多。 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区,西藏、新疆等高地高寒凉爽的云杉林中较多。可食用。好吃,新鲜时味道很好,菌肉厚,水份少,不生虫,便于收集加工,但老后或雨多浸湿者带苦味。属外生菌根菌。子实休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 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 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 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菌褶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不等长,近延生,褶缘常带淡绿色。菌柄长1-4cm,粗1-2.5cm,内实,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伤不变色,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小刺显著,稍有网纹,7.6-10.6(-12.8)μm×6.9-8.8(-10.5)μm。褶侧囊体甚多,梭形,49-112μm×7.3-10.9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其味较好。试验抗癌率高,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黄丝膜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扁平中部钝,湿润时表面粘,干时有光泽,黄色至黄土色。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长4-10cm,粗0.6-1cm,圆柱形或近基部弯曲,污白色,带土黄色,有近白色丝状菌幕,内部实心变至松软。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黄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经济价值:可食用。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另外对某些细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此菌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白林地蘑菇
[Agaaricus silvicola(Vitt.)Sacc.]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6.5-11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离褶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

橙黄蘑菇 (新疆叫鸡腿蘑菇)

毛柄库恩菌
中文学名:毛柄库恩菌 拉丁学名:Kuehneromyces mutabilis (Schaeff. : Fr.) Sing. et Smith 中文别名:毛腿环锈伞、库恩菌 同物异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 : Fr.) Quèl. 分类地位:伞菌目、球盖菇科、库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2.5-6cm,扁半球形,凸形,后渐扁平,光滑,湿时呈半透明状,肉桂色,干后呈深蛋壳色,边缘在湿润状态有条纹明显。菌肉白色或带褐色。菌褶直生或稍下延,稍密,薄,宽,初期近白色,后呈锈褐色。菌柄长3-7(10)cm,粗0.5-0.8cm,上下等粗,色与菌盖相似,上部色较浅,下部色较深,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环以下部分有鳞片。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与柄同色,易脱落。孢子淡锈色,椭圆形或卵形,平滑,6-8μm×4-5μm,有时有一两个油滴。褶缘囊体无色,棒形或圆柱形,有时顶端稍细,20-35μm×6-8μm。生态习性:夏秋季于阔叶树木桩或倒木上丛生。 分布地区:吉林、青海、河北、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也曾有记载含毒,又是树木的木腐菌。已试验人工栽培。
(本类有毒的种有很多,样子也很像,大家吃的时候要小心,最好不要吃)

中文学名 松乳菇
拉丁学名 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 分类地位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伤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或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孢子印近米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疣和网纹,8-10(11)×7-8(9)μm。囊体稀少,近梭形,40-65×4.7-7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地区 浙江、香港、、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道柔和后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另外报道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松形成菌根。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含量为多(每100g含3.783mg),松乳菇尚含有乳菇紫素、乳菇菌素等抗生素,其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蜜环菌
蜜环菌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料、蜜环菌属。
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为东北三省的传统食品。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多丛生或群生在针阔叶林中的潮湿枯木上;人工栽培利用段木、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也能培育成功。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子实体,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

褐紫红菇
中文学名:褐紫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queletii Fr. 中文别名:凯莱红菇 同物异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至中等大。紫红褐色或紫葡萄酒色,菌盖直径6-8cm,湿时粘,边缘具棱纹。菌肉白色,味很苦,厚。菌褶密,直生,白色或近白色,后期乳黄色。菌柄长4.4-5cm,粗1-1.2cm,微红色,脆,基部有少数黄色斑点。孢子印白色。孢子乳黄色,宽椭圆形,9-11μm×8.6-9μm。有刺或连接成网纹。褶侧囊体90-110μm×10-14μm,顶端有结晶。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生长。 分布地区:福建、新疆等。 经济用途:据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首先,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吃,一定要请教认识的人,因为大家都很少知道毒蘑菇的厉害,一个厉害的毒蘑菇可以毒死五匹马!!!
新疆除了常见的 草菇、香菇 、银耳 、 双孢菇 、 猴头菇、 金针菇 、黑木耳、平菇还可以见到下列山珍:
翘鳞肉齿菌 (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Saarcodon imbricatum(L.:Fr.)Karst.]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粗 0.7-3cm,有时短粗或较细长,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可达4cm,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刺锥形,延生,长可达1-1.5cm,初期灰白色。后变浓褐色。 生于高山针叶林中地上,尤以云杉,冷杉林中生长多。 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区,西藏、新疆等高地高寒凉爽的云杉林中较多。可食用。好吃,新鲜时味道很好,菌肉厚,水份少,不生虫,便于收集加工,但老后或雨多浸湿者带苦味。属外生菌根菌。子实休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 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 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 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菌褶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不等长,近延生,褶缘常带淡绿色。菌柄长1-4cm,粗1-2.5cm,内实,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伤不变色,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小刺显著,稍有网纹,7.6-10.6(-12.8)μm×6.9-8.8(-10.5)μm。褶侧囊体甚多,梭形,49-112μm×7.3-10.9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其味较好。试验抗癌率高,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黄丝膜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扁平中部钝,湿润时表面粘,干时有光泽,黄色至黄土色。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长4-10cm,粗0.6-1cm,圆柱形或近基部弯曲,污白色,带土黄色,有近白色丝状菌幕,内部实心变至松软。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黄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经济价值:可食用。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另外对某些细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此菌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白林地蘑菇
[Agaaricus silvicola(Vitt.)Sacc.]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6.5-11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离褶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

橙黄蘑菇 (新疆叫鸡腿蘑菇)

毛柄库恩菌
中文学名:毛柄库恩菌 拉丁学名:Kuehneromyces mutabilis (Schaeff. : Fr.) Sing. et Smith 中文别名:毛腿环锈伞、库恩菌 同物异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 : Fr.) Quèl. 分类地位:伞菌目、球盖菇科、库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2.5-6cm,扁半球形,凸形,后渐扁平,光滑,湿时呈半透明状,肉桂色,干后呈深蛋壳色,边缘在湿润状态有条纹明显。菌肉白色或带褐色。菌褶直生或稍下延,稍密,薄,宽,初期近白色,后呈锈褐色。菌柄长3-7(10)cm,粗0.5-0.8cm,上下等粗,色与菌盖相似,上部色较浅,下部色较深,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环以下部分有鳞片。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与柄同色,易脱落。孢子淡锈色,椭圆形或卵形,平滑,6-8μm×4-5μm,有时有一两个油滴。褶缘囊体无色,棒形或圆柱形,有时顶端稍细,20-35μm×6-8μm。生态习性:夏秋季于阔叶树木桩或倒木上丛生。 分布地区:吉林、青海、河北、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也曾有记载含毒,又是树木的木腐菌。已试验人工栽培。
(本类有毒的种有很多,样子也很像,大家吃的时候要小心,最好不要吃)

中文学名 松乳菇
拉丁学名 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 分类地位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伤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或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孢子印近米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疣和网纹,8-10(11)×7-8(9)μm。囊体稀少,近梭形,40-65×4.7-7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地区 浙江、香港、、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道柔和后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另外报道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松形成菌根。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含量为多(每100g含3.783mg),松乳菇尚含有乳菇紫素、乳菇菌素等抗生素,其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蜜环菌
蜜环菌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料、蜜环菌属。
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为东北三省的传统食品。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多丛生或群生在针阔叶林中的潮湿枯木上;人工栽培利用段木、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也能培育成功。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子实体,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

褐紫红菇
中文学名:褐紫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queletii Fr. 中文别名:凯莱红菇 同物异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至中等大。紫红褐色或紫葡萄酒色,菌盖直径6-8cm,湿时粘,边缘具棱纹。菌肉白色,味很苦,厚。菌褶密,直生,白色或近白色,后期乳黄色。菌柄长4.4-5cm,粗1-1.2cm,微红色,脆,基部有少数黄色斑点。孢子印白色。孢子乳黄色,宽椭圆形,9-11μm×8.6-9μm。有刺或连接成网纹。褶侧囊体90-110μm×10-14μm,顶端有结晶。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生长。 分布地区:福建、新疆等。 经济用途:据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首先,不认识的蘑菇最好不要吃,一定要请教认识的人,因为大家都很少知道毒蘑菇的厉害,一个厉害的毒蘑菇可以毒死五匹马!!!
新疆除了常见的 草菇、香菇 、银耳 、 双孢菇 、 猴头菇、 金针菇 、黑木耳、平菇还可以见到下列山珍:
翘鳞肉齿菌 (新疆本地叫:鹿茸蘑菇)
[Saarcodon imbricatum(L.:Fr.)Karst.]又称獐子菌、仲帽、獐头菌。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初期突起,后扁平,中部脐状或下凹,有时呈浅漏斗状,浅粉灰色,表面有暗灰色到黑褐色大鳞片,鳞片厚,覆瓦状,趋向中央特别大并翘起,呈同心环状排列,菌盖直径6-10cm。菌肉近白色,菌柄中生或稍偏生,粗 0.7-3cm,有时短粗或较细长,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可达4cm,中实、平滑、淡白色,后期变淡褐色。刺锥形,延生,长可达1-1.5cm,初期灰白色。后变浓褐色。 生于高山针叶林中地上,尤以云杉,冷杉林中生长多。 分布于我国甘肃、新疆、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地区,西藏、新疆等高地高寒凉爽的云杉林中较多。可食用。好吃,新鲜时味道很好,菌肉厚,水份少,不生虫,便于收集加工,但老后或雨多浸湿者带苦味。属外生菌根菌。子实休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并含有较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羊肚菌 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 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 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 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 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大白菇(新疆叫大脆,因为吃起来很脆)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3-14cm,初扁半球形中央脐状,伸展后下凹至漏斗形,污白色,后变为米黄色或蛋壳色,或有时具锈褐色斑点,无毛或具细绒毛,不粘,边缘初内卷后伸展,无条纹。菌肉白色或近白色,伤不变色。味道柔各至慢慢地微麻或稍辛辣,有水果气味。菌褶白色或近白色,中等密,不等长,近延生,褶缘常带淡绿色。菌柄长1-4cm,粗1-2.5cm,内实,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伤不变色,光滑或上部具微细绒毛。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小刺显著,稍有网纹,7.6-10.6(-12.8)μm×6.9-8.8(-10.5)μm。褶侧囊体甚多,梭形,49-112μm×7.3-10.9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其味较好。试验抗癌率高,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多种病原菌有明显抵抗作用。同云杉、冷杉、松、铁杉、黄杉、山毛榉、高山栎、山杨等形成菌根。

黄丝膜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4-10cm,扁半球形,后扁平中部钝,湿润时表面粘,干时有光泽,黄色至黄土色。中部厚,无明显气味。菌褶直生又弯生,密,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土褐色至褐色。菌柄长4-10cm,粗0.6-1cm,圆柱形或近基部弯曲,污白色,带土黄色,有近白色丝状菌幕,内部实心变至松软。孢子印黄褐色。孢子黄褐色或浅褐色,椭圆形,表面粗糙或近光滑,7-9.5μm×4-5μm。经济价值:可食用。试验有抗癌作用,对小白鼠肉瘤180抑制率6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另外对某些细菌有抑菌和抗菌作用。此菌为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白林地蘑菇
[Agaaricus silvicola(Vitt.)Sacc.] 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6.5-11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离褶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长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内实。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经济价值:可食用,味道鲜美,属优良食用菌。

橙黄蘑菇 (新疆叫鸡腿蘑菇)

毛柄库恩菌
中文学名:毛柄库恩菌 拉丁学名:Kuehneromyces mutabilis (Schaeff. : Fr.) Sing. et Smith 中文别名:毛腿环锈伞、库恩菌 同物异名:Pholiota mutabilis (Schaeff. : Fr.) Quèl. 分类地位:伞菌目、球盖菇科、库恩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2.5-6cm,扁半球形,凸形,后渐扁平,光滑,湿时呈半透明状,肉桂色,干后呈深蛋壳色,边缘在湿润状态有条纹明显。菌肉白色或带褐色。菌褶直生或稍下延,稍密,薄,宽,初期近白色,后呈锈褐色。菌柄长3-7(10)cm,粗0.5-0.8cm,上下等粗,色与菌盖相似,上部色较浅,下部色较深,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环以下部分有鳞片。菌环生柄之上部,膜质,与柄同色,易脱落。孢子淡锈色,椭圆形或卵形,平滑,6-8μm×4-5μm,有时有一两个油滴。褶缘囊体无色,棒形或圆柱形,有时顶端稍细,20-35μm×6-8μm。生态习性:夏秋季于阔叶树木桩或倒木上丛生。 分布地区:吉林、青海、河北、甘肃、新疆、西藏、云南等。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也曾有记载含毒,又是树木的木腐菌。已试验人工栽培。
(本类有毒的种有很多,样子也很像,大家吃的时候要小心,最好不要吃)

中文学名 松乳菇
拉丁学名 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 分类地位 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伤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或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孢子印近米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疣和网纹,8-10(11)×7-8(9)μm。囊体稀少,近梭形,40-65×4.7-7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 分布地区 浙江、香港、、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 经济用途 可食用。味道柔和后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另外报道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松形成菌根。营养丰富,含16种氨基酸,以谷氨酸含量为多(每100g含3.783mg),松乳菇尚含有乳菇紫素、乳菇菌素等抗生素,其子实体提取物对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蜜环菌
蜜环菌又名榛蘑。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料、蜜环菌属。
蜜环菌的子实体——榛蘑,是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食用菌,为东北三省的传统食品。野生蜜环菌在夏秋季多丛生或群生在针阔叶林中的潮湿枯木上;人工栽培利用段木、木屑、农作物秸杆等原料也能培育成功。
蜜环菌根据其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子实体和菌丝体两大部分。
子实体,即发育成熟的蜜环菌蘑菇,是它的繁殖器官。蜜环菌的子实体高约5~15厘米。菌盖肉质,扁半球形,逐渐平展,后下凹,直径约7~9厘米,表面蜜黄色与栗褐色,多布以毛状小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浅褐色,稍部近白色,直径约0.5~2.2厘米,纤维质松软,后中空,基部常膨大。菌柄上部接近菌褶处有一较厚的菌环,膜质,松软,有时为双环,白色有暗色斑点。由于菌盖表面呈蜜黄色,菌柄上部有环,所以叫“蜜环菌”。菌褶与菌柄相连,呈贴生至延生,由近白色逐渐变为污白褐色,老时有锈色斑。孢子印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

褐紫红菇
中文学名:褐紫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queletii Fr. 中文别名:凯莱红菇 同物异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至中等大。紫红褐色或紫葡萄酒色,菌盖直径6-8cm,湿时粘,边缘具棱纹。菌肉白色,味很苦,厚。菌褶密,直生,白色或近白色,后期乳黄色。菌柄长4.4-5cm,粗1-1.2cm,微红色,脆,基部有少数黄色斑点。孢子印白色。孢子乳黄色,宽椭圆形,9-11μm×8.6-9μm。有刺或连接成网纹。褶侧囊体90-110μm×10-14μm,顶端有结晶。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生长。 分布地区:福建、新疆等。 经济用途:据记载有毒,不宜采食。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盖菇的营养价值 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