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丹参的鉴别,丹参如何鉴别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 根茎。

【产地及采收加工】

丹参属于用量较大的常用药材。丹参商品野生、家种均有 (50年代以前野生为药用主要来源,仅有四川一地有家种产品,60 年代后全国各地均有引种)。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山 西、山东、湖北、湖南、辽宁、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甘肃、 陕西;家种则主要分布于河北、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安徽、 河南、山东、四川等省。丹参主产于河北安国、抚宁、迁西、卢 龙、平泉、赞皇、易县; 天津蓟县; 辽宁大连、新金、盖县、锦 西、兴城; 上海崇明;江苏射江、兴化、高邮、句容;浙江嵊县、 三门、宁海;安徽毫县、太和; 山东莒县、平邑、沂水、栖霞、莱 阳、日照; 河南蒿县、卢氏、络宁; 湖北英山、罗田、蕲春、随 州; 陕西洛南、商州; 甘肃康县、和政; 四川中江、成都; 云南 宁蒗、丽江、永胜、滨州等地。当中,以四川中江等地栽培品为 最佳。

丹参多于栽培2~3年秋季地上枯萎或春季未萌芽前收获。鲜 品剪去茎叶,除去须根及泥土。北方通常直接晒干即可; 南方 (江苏、浙江等地)则常先堆放“发汗”至内芯由白变紫黑后再晒 干。

【商品源流及经验鉴别】

现丹参主要分为家种栽培丹参及野生丹参两种,栽培丹参习 惯统称为“川丹参”,实际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栽培品;野 生丹参则习称为 “山丹参”、“会丹参”等。

丹参根茎粗短,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 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3~10mm,表 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 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 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可见黄白色点状维 管束。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粗大肥实,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 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状。

野生品外色为砖红色至棕红色,粗糙,表面常浮离呈鳞片状 剥落,断面纤维性强,疏松、裂隙多、维管束明显。

【规格等级】

过去丹参除分栽培及野生品外,栽培品(川丹参)分为一、二 等,野生丹参 (山丹参) 则分为王面丹、魁王、魁贡、老贡、顶 贡等名称等级。现行国家标准如下:

丹参 野生 统货 干货,呈圆柱形,条短粗,有分支,多扭 曲。表面红棕色或深浅不一的红黄色,皮 粗糙,多鳞片状,易剥落。体轻而脆。断 面红黄色或棕色,疏松有裂隙,显筋脉白 点。气微,味甘、微苦。无芦头、毛须、杂 质、霉变

川丹参 家种 一等 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形。偶有分支。表 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 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 气弱,味甜、微苦。多为整枝,头尾齐全, 主根上中部直径在1cm以上。无芦茎、碎 节、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圆柱形或长条状,偶有分枝。表 面紫红色或黄红色,有纵皱纹。质坚实,皮 细而肥壮。断面灰白色或黄棕色,无纤维。 气弱,味甜、微苦。主根上中部直径1cm以 下,但不得低于0.4cm。有单枝及撞断的碎 节。无芦茎、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优劣评价】

丹参商品以条肥粗壮,表面紫红(故名“紫丹参”),皮细紧, 肉质饱满,断面黄棕或棕褐,质坚纤维性少、裂隙少者为佳。栽 培品优于野生品,栽培品中又以四川所产者量大质优,其他地区 (河南等地) 栽培品亦优于野生品,各地野生品 (山丹参、会丹 参) 较次。

【地方习用品及混伪品】

1.唇形科植物南丹参Salvia bowleyana Dunn的根,产于湖 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与丹参混用。根呈圆柱形,长5~8cm, 直径0.5cm。表面灰红色。质较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弱, 味微苦。根横切面木质部的束数较少,约7~9个。

2.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Salvia przewalskii Maxim.的根。北 京、上海、甘肃、青海、云南等地作丹参用。药材名甘肃丹参。根 呈圆锥形,长10~20cm,直径1~4cm。表面暗紫红色.根头部常 由一至数个根茎合着。根部呈辫子状或扭曲状,外皮常有部分脱 落而显红褐色。质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可见浅黄色维 管束。气弱,味微苦。

3.唇形科滇丹参Salvia yunnanensis Wight的根。秋、冬季采 挖根部,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晒干。根茎表面粗糙,具有 密集的叶痕。支根的分歧处常变细,支根略呈纺锤形。全长5~ 10cm,支根直径4~10mm。颜色、质地、折断面均与栽培丹参相 同。臭微弱,味甘而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