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天下资讯

好消息

外科手术有望实现无疤痕愈合

俄罗斯开发出能让内脏和外部器官伤口愈合而不留疤痕的新方法。科研人员采用特别的生物有机成分作为涂抹在伤口区域的“焊药”,之后用激光把伤口边缘“焊接”到一起。“焊药”可最大限度地吞噬激光辐射,把辐射能量集中在伤口区域。在这种辐射的作用下,液体“焊药”转化为固体复合材料,稍后溶解,在机体中消失。完成手术10 天后,采用新方法缝合的区域几乎与健康组织没有区别。(《科技日报》)

胰岛素给药突破“注射”瓶颈

近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官网刊登的一则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的口含胰岛素片,在小鼠实验中的治疗效果与注射胰岛素相同。据报道,这种药借助面颊内侧和嘴唇内部的黏膜,也就是颊黏膜,来吸收药物并将其输送到肝脏,并且在吸收过程中胰岛素没有被消耗或分解。该含片在嘴里最快30分钟就可以完全释放,效果可持续2 ~ 4 小时。(《中国新药杂志》)

阿尔茨海默病可提前17年预警

在首次出现临床症状之前,阿尔茨海默病有15 ~ 20 年的无症状期。德国一个研究小组利用在波鸿鲁尔大学开发的免疫红外传感器,最早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7 年,在血液中识别出阿尔茨海默病外在症状的标志。其原理是检测疾病早期就可出现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β- 淀粉样蛋白的错误折叠。(《科技日报》)

急性脑梗取栓24小时内有效

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而且最容易导致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这类患者发病症状常不典型, 容易被误诊, 待到明确诊断时常常超过了常规的取栓治疗时间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究证明,对发病时间在6 ~ 24 小时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结局。(《健康报》)

坏消息

年龄歧视让老年人很受伤

一项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中老年人都曾遭遇年龄相关歧视。年龄歧视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制度性年龄歧视,指法律、规则等制度性原因,使得某些人因年龄而处于不利境地。二是人际年龄歧视,如不尊重老年人,忽视老年人的观点等。三是针对自己的内化年龄歧视,如老年人不愿接受新知识。这项研究显示,内化年龄歧视最常见,81.2% 的参与者表示曾遭遇,其次是暴露于年龄歧视信息(65.2%)和人际交往中的年龄歧视(44.9%)。(《生命时报》)

不要忽视膳食补充剂副作用

近日,《食品和化学毒理學》杂志上的一份报告称,经常使用膳食补充剂的消费者中,超过10% 会出现副作用。研究共收集了2.6万人的副作用报告。结果发现,标明减肥降脂作用和健身前后吃的膳食补充剂副作用多在20% 以上。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心悸,发生率约20%,其他如腹泻、眩晕、失眠等多在10% 以下。(搜狐健康)

疫情或加快女孩性早熟

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促使一些女孩提前进入青春期。多项研究表明,疫情使性早熟的女孩数量增加了。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2015—2019年,在单个医疗中心诊断出青春期提前的女孩人数相对恒定,每年少于10人。而根据在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2022年会议上公布的研究结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时,这一数字达到23人,到2021年增至30人。美国、土耳其和意大利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参考消息网)

高血压可能加速骨骼老化

近日举行的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会议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年轻小鼠中诱导高血压时,它们的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损伤与老年小鼠相当。这提示我们,高血压的危害可能并不局限于心脑血管,还可能影响我们的骨骼健康。(《科技日报》)

新发现

生物钟让疼痛在夜晚更难忍

疼痛是人类最基本的感受之一,然而它的强度为什么在一天当中会有波动,这是一个未解之谜。法国里昂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我们的生物钟对这种波动起了很大作用。研究团队通过评估褪黑素分泌得出每个人的24小时节律。于是,一个清楚的疼痛周期模式就显现出来,参与者在凌晨3—4时,疼痛敏感度会达到顶峰,然后在大约12小时后达到最低点。(参考消息网)

晚上多吃不一定会胖

《细胞》子刊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晚上吃得多的人,体重并不一定会增加。一个人无论三餐中的哪一餐吃得多,只要保持一天总热量摄入平衡,都不会影响身体代谢卡路里的方式。不过,早餐比较丰盛往往会更有利于减肥。这是由于早餐若能获得丰富营养,可以增加肠道内残余内容物和食物胃排空的时间,进而减少中午或者晚上暴饮暴食的可能性。(漫说健康)

3万年前人类已能做截肢手术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研究团队在婆罗洲发现了一名至少3.1万年前的年轻人的骨架遗骸,他左小腿的下1/3被手术截肢。研究人员发现,此人在术后又生存了6~9年, 最后被葬在加里曼丹东部的名为“Liang Tebo”的石灰岩溶洞中。这一发现表明,先进外科手术在热带亚洲出现的时间比人们之前认为的早了几千年。(《科技日报》)

近九成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

河南省肿瘤医院癌症预防与控制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中国人群中,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所占比例逐渐接近吸烟男性肺癌患者。在中国,86% 的女性肺癌患者不吸烟。以下5条危险因素与非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存在相关性:被动吸烟,既往有肺部疾病,室内辐射,油烟暴露,一级亲属曾患肺癌。《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强烈推荐采用低剂量螺旋CT 进行肺癌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 线检查。(大河健康网)

PLoE/ZzCvNxMFYLE6qcVSrdA+pqWJE+MePAe20LiSWo=

专家说

说法:“秋冻”也要因人而异。

解析:秋季穿衣不宜增加过快,应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渐渐加厚。“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对体格健康的人来说,可以借“秋冻”锻炼身体。老年人、幼儿、孕妇、体弱以及部分患病人群,则不宜“秋冻”,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脾胃不好的人也不适合“秋冻”。另外,科学“秋冻”还要注意做好三个部位的保暖,即背部、腹部、足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刘涓)

说法:身高日渐变矮,警惕骨質疏松。

解析:的确,作为一种全身性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在早期经常悄无声息,到晚期会出现腰背疼痛、乏力、身高变矮、驼背甚至骨折的情况。(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李燕)

说法:被海蜇蛰伤后不要清水冲洗。

解析:海蜇蜇伤的伤口比较特殊,外形类似于用鞭子抽过的伤口,海蜇的毒囊会留在人体表面。因此,被海蜇蛰伤后不要用清水冲洗,因为清水的渗透压比较低,会促使毒囊破裂,大量毒素进入体内。正确的做法是用海水冲洗,若皮损面积大、全身反应严重,则要及时去医院治疗。还要结合免疫史,接种破伤风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 陈庆军)

说法:应关注孩子长高“过程”。

解析:儿童身高管理中,家长通常只关注到高矮的“结果”,忽视了生长监测这一“过程”。其实,儿童身高管理就是数据管理。长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只要家长将注意力转移到数据监测方面,让孩子每个月都长到正常值,控制体重在合理区间,就能够实现身高管理,达到理想身高。从小管理,留下的骨龄“空间”越多,可以调控的身高也越多。(北京儿童医院身高管理门诊首席专家 蒋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