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穴位

腧穴是人体五脏六腑、经络之气输注、凝结于体表的地方,也是临床上进针的地方。 “穴”即转运; “霄”是间隙的意思。腧穴还有“气穴”、“穴”、“骨孔”等名称,习惯上称为“腧穴”。

穴位的作用

穴位分布在某些经络上。因此,它们的功能与经络的功能密不可分。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路线,穴位就是这些路线上的小站,输送、运输着流动的气血。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经络上的某些穴位就会出现病理反应,如压痛点或特殊过敏点。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整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腧穴分类

广义上来说有以下三种。

① 经络穴位。它是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一个穴位,约有361个穴位。

⑦ 经脉之外的奇穴。十四经脉之外,约有200个穴位。

③阿是穴。这是一种没有固定位置的穴位。它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为穴位,故又称“压痛点”、“天婴穴”。

如何选穴

人体有很多穴位,每个穴位的位置都不同。因此,选穴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要正确选穴,必须掌握腧穴的测量标准。选穴的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指体测量,这是一种根据患者的手指来测量和确定腧穴的方法。有以下2种类型:

①中指与身体大小相同。当患者中指的中段弯曲时,凹槽的两个内端之间的距离为1寸(3.3厘米)。四肢取穴可用于直寸,背部取穴可采用横寸。

②指的是与身体大小相同。又称“单指法”,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以中指横纹为标准,四指横纹为3英寸(10 厘米)。

此外,还可以根据体表的解剖标志来选择一些穴位。例如:取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取耳尖正上方的百会穴、握拳在手掌横纹头处取后溪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