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2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频繁、反复地受到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导致持续存在的慢性炎症病变的病症。由于粘膜具有特定的再生能力,粘膜被重塑,最终导致固有的胃腺体萎缩甚至消失。 。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饮食不当、精神因素、胆汁反流等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中医“表金痛”、“心痛”、“喧闹”等范畴。

诊断

临床表现

①上腹痛:多位于剑突下,可为钝痛、腹痛或钝痛。常因饮食不当、情绪刺激等因素而加重。

②消化不良:厌食、食后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③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伴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④触诊可见剑突下压痛,急性发作时压痛尤为明显。

理化测试

①胃镜及病理检查:是本病诊断及分类最重要的依据。尤其是胃粘膜组织检查是诊断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

②幽门螺杆菌(HP)检查:慢性胃炎HP检出率达80%以上,阳性发现与病变活动性有关。

③胃液分泌功能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无明显规律,而萎缩性胃炎胃液游离酸减少或缺乏。

治疗

中医治疗

①汤剂。肝胃气滞:脘腹胀痛,饱胀不适,尤其食后,两胁疼痛,嗳气频数,苔薄腻,脉弦。治疗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四逆散合金灵子散加减:行芍15克,柴胡、枳实、川楝子、延胡索、香附、黄芩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胃阴不足:上腹隐痛,吵闹,不欲饮,口干咽干,大便干硬,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滋阴生津,理气和胃。养胃汤加味: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白芍各10克,太子参、佛手各15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脾胃虚寒,请参阅“胃溃疡”一节。也可以用香砂养胃丸3克,每日3次,口服。香砂六君丸3克,每日3次,口服。

② 单次测试。姜黄18克,炒香附15克,研成细粉,每次服2~3克,治胃脘气滞疼痛。

百合30克,丹参20克,水煎服,空腹服,治虚热胃痛。

干鸡胗粉,研成粉末,与少许白糖混合,每次3至5克,每日两次。饭前1小时服用,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鱿鱼骨粉,每次3克,每日3次。适用于泛酸明显、吞酸者。

③针灸。针灸:选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剧烈疼痛用泻法,慢性疼痛及虚证用补法。适用于各种胃脘疼痛。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等。适用于虚寒引起的胃痛。

④ 按摩。腹部按摩:在腹部打圈按摩10至15分钟。

按摩足三里穴、胃俞穴各100次,每日1~2次。

沿太阳经按揉皮肤1~2分钟,每日1~2次。

⑤饮食疗法。白扁豆粥:将白扁豆50克、粳米100克炒熟,加水煮至熟。适合脾虚、消化不良者。

玉竹15克,沙参10克,炖鸭1只,每周一次。适合胃阴虚者。

姜橙马铃薯汁:新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入鲜橙汁30毫升调匀,烫温,每次服30毫升。适用于胃寒气滞型疼痛。

西医治疗

①药物治疗。抗酸药、解痉药和镇痛药列在“消化性溃疡”中。

抗菌药物:黄连素0.3克,每日3次;呋喃妥林0.1克,每日3次。

保护胃粘膜,杀灭幽门螺杆菌:得乐颗粒,每次1袋,每日4次,请勿与牛奶或抗酸剂同服。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以服用甲氧氯普胺,每次10毫克,每日3次,饭前服用。

补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适合贫血患者。

②手术治疗:如果萎缩性胃炎合并Ⅲ级不典型增生或合并胃溃疡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

护理

①胃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② 给予有营养、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食物不宜太冷或太热。细嚼慢咽,尽量不吃零食。

预防

①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

②积极治疗鼻、口、咽喉等身体其他部位的慢性感染。

③慎用,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碘酒、保泰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