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孕期头晕眼花小心妊娠期糖尿病

李女士是一位二孩儿妈妈,怀第二个宝宝4个月时常头昏眼花。刚开始,李女士没有在意,认为这可能是怀孕后的正常现象。但后来,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李女士就诊后才得知,原来自己患上了妊娠期糖尿病。医生告诉李女士,她的情況较为严重,具有酮症酸中毒风险,向她进行了妊娠期糖尿病疾病宣教,给出了治疗方案,并对其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进行了专业指导。

患病原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的糖耐量减退的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属于比较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患病病因是:女性怀孕后机体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同时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随着孕周的增长,胎儿生长对营养的需求量,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量都会增加,孕妇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可能因此发生变化。此外,孕妇妊娠进入中晚期后,体内激素的变化等因素会对胰岛素起到拮抗作用(削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正常的糖代谢水平。

治疗方法

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母体、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流产、感染、羊水过多、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一般情况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

部分重症患者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糖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口服降糖药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大部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

做好自我护理

孕妇的自我护理,家人的照料,可减少血糖波动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控制血糖水平,保证母婴安全,改善孕妇未来的健康水平。

1.定期产检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产检,并做综合检查,以明确孕妇有无肾脏、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以及糖尿病对宝宝的发育是否造成影响。

2.注意休息

患者不能提重物,动作宜轻缓,尽量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减少患感冒等疾病的可能性。

3.保持心理健康

当患者对疾病有了初步认识后,出于对胎儿和自身健康的担忧,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充分信任医生,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对疾病治疗、康复的信心,并多与家人交流沟通。家人应注意安抚孕妇的情绪,帮助其合理调整饮食,适度进行游览公园、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释放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4.合理饮食

患者日常饮食需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减少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少吃多餐,每天进食5~6次,避免一次进食的食物量过多,引起餐后血糖急剧升高。

患者食物内容包括全谷物、瘦肉、豆制品、坚果类、海产品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适度食用新鲜水果,但是禁止饮用果汁。水果可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以补充水分、维生素、膳食纤维。

不能食用的食物包括:糖果、蜜饯、水果罐头、碳酸饮料、乳酸饮料等。富含淀粉的主食类食物,如白米饭、白面馒头等应控制食用数量,合理选择种类。

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在去医院检查后“放纵”饮食,如食用高脂肪汉堡、高糖甜饮料,以“慰藉”自己。家属应以和缓的态度进行劝告,避免引发血糖波动。

5.适量运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保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饭后避免久坐、睡觉,可在进食后40分钟再进行午睡。运动方式以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为主,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天2次。

孕妇运动过程中如出现乏力、心慌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卧床休息。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时长,以患者身体可以耐受为度,避免运动过量。运动期间应随身携带饼干、糖果,以免发生低血糖。

6.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正确用药,包括剂量、时间、用法等。用药期间应当定时测量血糖,做好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帮助医生对用药剂量、方案进行调整。患者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如感到乏力、头晕等不适症状时,应警惕低血糖,最好立即用家用血糖仪进行测量,根据身体需要及时补充糖分。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女性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为了顺利妊娠并分娩,保证母婴安全,患者需要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与自我管理能力,稳定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