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综合干预,改善顽固性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呈一种持续发展的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症状,但却不能被彻底治愈。很多患者存在“症状反复”“疗效不佳”“中重度活动”等情况,临床将之称为顽固性IBD。

顽固性IBD患者会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该如何摆脱顽固性IBD的“魔爪”呢?现认为单一疗法很难奏效,须几种方法综合干预。

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为顽固性IBD的基础治疗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进行摄取、转运、消化吸收,而当我们不幸罹患消化系统疾病时,因疾病限制而不能进食,机体陷入负能量状态,这时给予营养支持可以保护和支持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治疗耐受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降低感染等。

克罗恩病急性期,如消化道症状明显,可以采用肠外营养,以纠正负氮平衡;1~2周后症状减轻,可辅以少量流质饮食,慢慢过渡到少渣软饭;4周后逐渐改为普食,此时的饮食原则为高能量、高蛋白质及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给予清流质膳食,以免刺激肠黏膜;病情好转后,应采用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营养充足、无刺激性的少渣软饭。重症则应采取胃肠外营养支持。严重腹泻者要注意补充水分、矿物质和维生素,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心理干预

顽固性IB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其病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对于二者间因果关系尚无定论,但在疾病活动度、病程、全身症状等各因素作用下,顽固性IB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同时心理应激亦可通过改变肠道运动节律、通透性、分泌功能和内脏感觉敏感性等影响顽固性IBD病程,促进病情复发,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对于顽固性IBD患者来说,调控心理很重要。

首先,患者应该多与医生交流,多看相关科普文献,对该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以摆脱恐惧情绪。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心态平和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情绪紧张。

药物治疗

顽固性IBD发生时,肠黏膜組织内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阻断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进行的。过去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在治疗本病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通常适用于轻中度的炎症性肠病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则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或者治疗无效的情况,因此,近几年生物制剂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顽固性IBD的治疗。目前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药物、白细胞介素-12/23和白细胞介素-23拮抗剂、抗黏附类药物拮抗剂等。

外科治疗

对于完全性肠梗阻、肠瘘、穿孔以及大出血、恶性肿瘤形成等顽固性炎症性肠病的并发症,或痉挛、梗阻、脓肿、管瘘等情况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者,可通过外科治疗的方式来缓解。现外科治疗方案多以局部肠段切除为主,但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为了降低复发率,一般建议在术后2周到1月内开始积极预防用药,持续用药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