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要点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其营养治疗对于保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治疗和透析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血液透析技术逐渐推广,提高了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年限。但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或严重的蛋白质和营养摄入不足。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营养治疗往往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极端错误。一是对于年轻的透析患者来说,随着透析的进行,由于营养摄入量低,分解代谢高,体内毒素被排除。清除后,消化道症状改善,食欲增加。那么,如果饮食不当,生活方式不规律,就容易出现酸中毒、高钾、高磷、水及尿毒毒素潴留、高尿酸血症等,肾脏不能像正常人一样24小时工作。这可能导致肾功能丧失、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其次,许多透析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W),这会加速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增加死亡率。因此,患者应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营养状况分析。那么对于已经透析的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养治疗方案呢?
  营养不良的原因
  1 营养素摄入不足
  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或重度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进食困难等症状。这些现象在接受血液透析的人中很常见,而且透析时间越长,症状就越明显。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是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增加。很多透析患者长期食欲不振,会减少能量摄入,因此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营养不良。一般患者厌食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透析患者因胃排空能力下降而容易产生饱腹感,二是经济状况和准备食物的能力,或者是透析不足导致食欲下降。另外,肾脏疾病和透析会影响口腔唾液分泌的异常和减少,降低患者的食欲。另外,体内毒素影响患者食欲,导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
  2 吸收障碍
  营养物质的吸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吸收功能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3 能源消耗增加
  一般来说,血液透析患者的蛋白质分解和热量消耗都比普通人要高。每次透析会损失约10克氨基酸,酸中毒还会导致蛋白质分解增加,总体能量消耗大于摄入量。
  4 容量负荷过多
  近年来发现,容量负荷过大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过多的容量负荷会导致其自身的并发症,如炎症和心力衰竭,从而增强分解代谢;另一方面,它会降低患者的食欲,从而造成不良影响。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要点
  1 适度限制饮水量
  对于少尿或无尿的患者,应严格限制每天的饮水量,养成有计划小口喝水的习惯。如果感觉有点口渴,可以用水漱口并吐掉,或者用棉签沾湿嘴唇。对于仍有残余肾功能、尿量正常的患者,可以不限制饮水量。患者可根据病情适量饮水。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食物。另外,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透析计划,保证透析期间的体重增加控制在5%以内,不至于体重增加过多。
  2 低钠饮食
  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随着尿量减少,他们很容易出现水和钠潴留。因此,应严格限制钠和盐的摄入量。无尿患者的建议食盐摄入量一般为3~5g/d。钠的摄入量应该少一些。除盐外,还应避免摄入高钠食物,如腌制食品、咸蛋、加碱食品、味精等。做饭时少用盐,少吃番茄酱、酱油、沙茶酱料、味精等。可适量使用葱、姜、蒜等特殊香料。建议采用蒸、炖的方法。用酸甜口味代替咸味,逐渐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
  3 根据血钾水平和尿量控制钾摄入量
  透析患者因尿量减少而容易出现高钾血症。血钾过高会抑制心脏的收缩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因此,高钾血症患者应避免摄入高钾食物。您可以选择水果和蔬菜。建议绿叶蔬菜用清水浸泡半小时以上。少吃钾离子含量高的蔬菜,如蘑菇、菜花、空心菜、芥菜,以及水果香蕉、番石榴、硬柿子、枇杷等,同时注意不要食用低钠盐和饮料少喝茶。
  4 摄入优质蛋白质
  血液透析过程中会损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因此建议患者每天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为1.2g/kg.d。建议多吃蛋清、牛奶、猪肉、鱼、牛肉等,也可以直接补充蛋白粉。此外,大米、面粉、豆类也含有植物蛋白,也推荐食用。鼓励患者选择动物蛋白作为主要食物,也可以给予α-酮酸等,可补充必需氨基酸并利用体内尿素氮变化。变废为宝,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利用。
  5 高磷血症的蛋白质摄入量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但磷往往伴随着优质蛋白质,所以对于高磷血症患者来说,需要限制真菌、坚果、动物内脏、乳制品、肉汤、 ETC。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不要害怕高磷,盲目限制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对于合理蛋白质摄入但磷仍偏高的患者,可以用低磷蛋白粉替代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
  6保持适当的锻炼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征,可能容易出现肌肉丢失。因此,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肌肉流失,如拉力器、哑铃、下肢抗阻活动等。
  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不能一样。患者不能盲目套用指南,认为强调低磷、低钾、低蛋白就够了。应衡量自身健康状况,并根据合理的营养治疗,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另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积极治疗并发症,改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