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肉苁蓉的鉴别,肉苁蓉如何鉴别

  肉苁蓉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名】 大芸。
【来源】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的带鳞叶的干燥肉质茎。多于春季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时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以内蒙古、甘肃产品质量优,新疆产量大,销全国,并出口。
【商品规格】 商品按加工方法不同分甜苁蓉及盐苁蓉二种。①甜苁蓉: 统货。表面棕色及棕黄色,显花纹,质滋润。②咸苁蓉: 统货。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附有盐霜,质柔软,断面黑色或黑绿色,有光泽,味咸。枯心均不超过10%,无干枯杂质,虫蛀霉变。
【化学成分】 含6-甲基吲哚、3-甲基-3-乙基乙烷、十七烷、十九烷、廿一烷、甜菜碱、胡萝卜苷、N,N-二甲基甘氨酸甲酯 8-表马钱子酸葡萄糖苷、β-谷甾醇、甘露醇、硬脂酸等。
【性状鉴别】 呈扁圆形,稍弯曲,长3~15cm,直径2~8cm,表面棕色或黑棕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片,通常鳞片先端已断,各叶茎间有纵槽纹。体重,质硬,微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棕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放射状或波状,有时中空。气微,味甜、微苦。

;


图7-26 肉苁蓉


以条粗壮、密被鳞片、色棕褐、质柔润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深棕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圆形、矩圆形、椭圆形或广卵形,有的一端平截,直径5~45μm,长16~54 (~61) μm,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状、十字状或马蹄状,层纹大多明显; 复粒较少,由2~4分粒组成,以2分粒的多见;半复粒偶见,脐点2个。②导管散在或与淡棕色薄壁细胞连结,主为网纹导管,少数为螺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1~54μm,边缘不平整,壁厚薄不匀,约至14μm,导管分子较短,有的形状不规则,末端倾斜或拐曲;横断面观呈多角棱状,棱角尖突。③纤维大多成束,淡黄色,呈长棱形,末端长尖,直径9~20 (~25)μm,长99~504μm,壁厚4~9μm,木化,孔沟不甚明显,胞腔线形。④表皮细胞淡黄色或无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16~40μm,有的外壁向外拱起。⑤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胞腔内含淡棕色物。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含0.5%盐酸的乙醇8ml,加热回流10min,趁热滤过,滤液加氨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3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橘红色或红棕色沉淀。
【炮制】
肉苁蓉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为不规则形切片,厚约3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时可见肉质鳞叶。切面黄棕色,灰棕色或棕褐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不规则的波状环纹,或排成条状而散列。气微,味甜、微苦。
酒苁蓉 取肉苁蓉片,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酒吸尽。
【功能与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 6~9g。
【附注】 地区习惯用药:除上述肉苁蓉外,尚有下列同科植物在内蒙及西北地区作肉苁蓉使用。
(1)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 (C. A. Mey.) C. Beck的带鳞叶的肉质茎。性状与显微特征与肉苁蓉相似,但茎细小,圆柱形,鳞片窄长;茎表皮具不定式气孔,具韧皮纤维。
(2)沙苁蓉C.sinensis G.Beck的带鳞叶的肉质茎。性状与显微特征与上者相似,但肉质茎稍扁,鳞叶窄短,茎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维管束周围具木化薄壁细胞。
(3)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Cham. et Schlecht.) Fedtsch. 的带鳞叶肉质茎。花冠呈二唇形(肉苁蓉属植物花冠裂片近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