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45 中年人如何预防和治疗痛风

痛风的发病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原发性痛风最常见于中年人。发病高峰在40岁至5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但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发病率有所上升。因此,有人说痛风是中年人的疾病。

遵循以下原则对于预防痛风有一定意义。

(1) 保持理想体重。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肥胖、体表面积、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临床观察表明,肥胖患者减肥后,血清尿酸水平下降,痛风发作减轻。

(2)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

学者建议每日嘌呤摄入量应低于100至150毫克,特别是限制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见表1)。

吃太多蛋白质也会增加体内尿酸的产生,所以要适当限制。

表1 常用食物的嘌呤含量(以100g食物计)

(3)鼓励选择碱性食物。

含有钠、钾、钙、镁等元素较多的食物,在体内氧化形成碱性氧化物,生理上称为碱性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清尿酸盐水平,从而预防痛风发作。因此,应鼓励痛风患者和患者选择碱性食物(见表2)。

表2 常用碱性食品

(4)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

合理的烹饪方法可以减少食物中嘌呤的含量,比如先煮肉,弃汤后再煮。此外,辣椒、咖喱、花椒、花椒、芥末、生姜等食物调味料会兴奋植物神经,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应尽量避免。

(5)避免饮酒。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会诱发糖异生障碍,导致体内乳酸和酮的积累。酮体中的乳酸和β-羟基丁酸可以竞争抑制尿酸排泄。因此,即使一次性大量饮酒,血清尿酸含量也会明显升高,诱发痛风发作。经常少量饮酒会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并增加血清和尿液中的尿酸水平。因此,为了预防痛风,应避免饮酒。

(6)保证充足的尿量。

如果心肺功能正常,24小时尿量应维持在2 000 mL左右,以促进尿酸排泄。因此,每日液体总摄入量应达到2500-3000mL。为防止夜间尿液浓缩,睡前或半夜适当喝水。但浓茶、咖啡、可可等饮料会刺激植物神经,可能引起痛风发作,应避免饮用。

目前痛风尚无治愈方法。药物治疗的目的仅限于:①尽快终止急性发作,防止急性关节炎复发; ②防治关节、肾脏等组织尿酸盐沉积; ③预防尿酸性肾结石; ④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等高血压、高脂血症并发症。抗痛风药物分为以下两类(见表3)。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它可以使90%以上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在12小时内开始消退,并在24至48小时内消失。口服,首剂0.5~1.0mg,以后每小时0.5mg。直至疼痛缓解或严重胃肠道反应无法忍受时,维持剂量改为0.5mg,每日1~3次。一般10~12小时内服用5mg,胃肠道反应很少,效果很好。

表3 抗痛风药物分类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治疗大多数急性痛风病例非常有效,即使在痛风发作几天后服用也是如此。例如,吲哚美辛(吲哚美辛)口服,50毫克,每日3~4次,直至症状明显改善,然后减量至25毫克,每日3~4次。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吡罗昔康、甲芬那酸等。

痛风严重急性发作并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不能耐受或有禁忌时,可使用或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刺激尿酸排泄的药物有:①丙磺舒,一般初始服用0.25g,每日2次。此后每周增加剂量0.5g,直至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但最大剂量每天不应超过3g。 ②服用磺吡酮,开始口服50mg,每日两次。此后每周增加剂量100 mg,直至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但最大剂量每日不得超过800mg。 ③苯溴马隆(古宁),每天早晨口服40~80mg(微晶片)或100~200mg(非微晶片)。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的杰出代表是别嘌呤醇。开始口服50毫克,每天2至3次,然后每周或每隔一周增加100毫克。 1~3周后,血尿酸降至3~5mg/dL,维持剂量通常为0.1~0.2g,每日2~3次。

降脂酰胺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也具有降脂作用。口服0.25g,每日3次。

乙酰磺胺是一种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也具有降血糖作用。每日剂量为500~1500mg,口服一次或分2次服用。

锡酸和茚氧乙酸是刺激尿酸排泄的药物,也具有降压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抗痛风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是严重的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