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辣蓼的鉴别,辣蓼如何鉴别

  辣蓼 : Herba Polygoni Salicifolii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以 “水蓼” 名始载于《唐本草》。
【别名】 水蓼、辣蓼草。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 或绵毛酸模叶蓼P. lap-athifolium L. var. salicifolium Sibth. 的干燥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产地与销售】 水蓼主产西北、东北、西南、中南及浙江、江西等省区。绵毛酸模叶蓼主产福建、江苏、河南等省。均多自产自销。
【化学成分】 水蓼含水蓼素、金丝桃苷、挥发油等。
【性状鉴别】 水蓼多扎成把,长20~80cm。须根多数,黄棕色。茎圆形,紫褐色或淡绿褐色,节稍膨大,其上残留深紫褐色膜质托叶鞘,托叶鞘上有睫毛,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绿色,展开呈披针形,两面有透明腺点。穗状花序长2~10cm,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裂具腺点,气微,味辛辣。
绵毛酸模叶蓼 茎圆形,其上常有紫色斑点,叶长披针形,上表面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纹,下表面密生白色绵毛。托叶鞘上无睫毛,花被4裂,不具腺点。
均以叶多、带花、辣味浓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 利湿止泻,杀虫止痒。用于泄泻,湿疹,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9~15g,鲜品30~6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患处。对蛆虫有杀灭作用。
【附注】 尚有下列数种同属植物在不同地区亦作辣蓼用。
(1) 长鬃蓼P. longisetum De Bruyn. 江苏、浙江等省作辣蓼用。
(2) 辣蓼P. flaccidum Meissn. 江西、广东等省作辣蓼用。
(3) 丛枝蓼P. caespitotosum Blume湖北、广东、浙江等作辣瘳用。
古今辣蓼品种均较复杂,各地使用时均强调“不辣不用,有辣可用” 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