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头面保健 养护容颜

    

    头部是人体重要的部位。中医理論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精明之府,中藏脑髓。《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皆属于脑。”五脏之血,六腑之气,皆上注于头。头部的穴位有100多个,按摩头部,刺激穴位,可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具有较好的养颜益寿保健作用。

    面部

    搓面 将两手搓热后,以中指从鼻旁自下而上,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拂两颊而下,20~30次。有提神、降压及去皱等作用。

    摩额 用四指按摩前额20次,以小指同时按摩眶上神经,每天数遍,可以保护视力。

    摩颧 用中指、食指的指腹自鼻侧徐徐按摩至颧下,经四白穴、颧髎穴至耳门穴时,轻轻压耳门穴,做30次,每日数遍,能减少八字纹,具有保护视力、听力的功效。

    叩面 将四指轻轻合拢,用指腹轻轻在脸上叩打,能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增强,对皮肤起润滑保湿作用。

    捏面 将拇指和食指弯曲,以拇指和食指的关节捏住面部皮肤,向外拉拽后松开,面部每侧拉拽10~15次。捏面可使皮肤红润光泽,弹性增强,肌肉纤维增粗,更加丰满有力。

    眼部

    揉目 两手食指分别揉下眼睑30下;然后闭上眼睛,两手中指或食指轻轻搓揉眼球30下;最后,将两手搓热后捂在两眼上面约半分钟,有助于眼睛健康。

    运目 双目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转动各14次,宜慢,然后紧闭一下,再骤然睁开,可以明目。

    刮目 左右食指屈成弓状,以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上眼眶,拇指分别压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三指握成拳状。操作时,以按眼眶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自上而下地刮眼眶一圈,同时拇指按揉太阳穴,重复进行2次,能消除眼部疲劳,对老年人防治老视有一定的疗效。

    熨目 用两手大拇指背末节或小拇指背末节相互摩热,或者用两手掌心摩擦生热后闭目熨在上眼睑上,一般为14次。长期坚持熨目,有较好的明目功效。

    按目 用左右手的无名指轻按于承泣穴,每日早晚各5遍,每遍10次,用力中等,以有酸胀感为宜,能缓解“飞蚊症”症状。

    眨目 当人们特别注意某件事物或聚精会神地阅读时,往往会目不转睛。若因此感觉劳累,最好做做简单的眨眼运动,或向远处眺望,这样能使眼睛得到放松。

    闭目 当眼睛完成一定量的工作后,可闭上眼睛,用手掌罩住眼睛,以便进入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使大脑暂时摆脱视觉活动形成的刺激“负担”,从而得到休息。

    鼻部

    搓鼻 两手食指或中指在鼻子外侧反复搓揉30下,然后在人中穴来回搓揉30下,可预防感冒和鼻炎。

    摩鼻 将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鼻梁两侧的迎香穴,舌头轻抵上腭,思想集中,鼻子吸气要深长、缓慢,右手两手指不离原位,按摩(上下牵拉)15~20次后呼气,可治疗各类感冒。

    揩鼻 将两手大拇指微微屈起,用末节的指背沿着鼻梁骨的左右两侧,上下往复略用力地来回揩擦14次,可增进嗅觉,防止感冒、鼻塞。

    口腔

    舔唇 张口,舌伸至口外,舔触上下口唇周围皮肤是减轻吞咽障碍的好方法。

    移唇 上下齿咬合,上下唇紧闭,口唇分别向左及向右移动(歪嘴运动),有助于吞咽障碍者的康复。

    叩齿 古代养生有“牙常叩”之说。即上下牙齿相碰撞50下,可促进牙龈血液循环,防止牙龈生理性萎缩,是固齿的好方法。

    舔腭 将舌尖轻抵或舔动上腭,自觉有口水潮涌之感,再徐徐咽下,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呵气 屏住xR18NSn8kjMrxBNiSWmWag==气,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稍抬头慢慢张口,呵出气体,反复5~6次。

    移颌 上下齿列中度分离,下颌前移,使下门齿位于上门齿之前,下颌后缩,下门齿后移,下唇内翻至上门齿之上,有助于治疗吞咽障碍及面部迷走神经功能紊乱。

    咬颌 上下齿列分离,口张至最大,上下齿用力咬合;或上下齿列中度分离,下颌分别向左及向右移动,有助于防治吞咽障碍及口腔炎症。

    头部

    梳头 用牛角或桃木梳子,由前额开始向后梳,要用力适中,动作缓慢柔和。一般以2分钟梳100次为一回,每天早晨梳2~5回。下午可再梳一遍,感到头皮有热胀麻感为佳。此法可治疗头皮瘙痒和脱屑,有利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动脉硬化等疾病。

    推头 用两手大小鱼际按住头部两侧,由前发际推到后发际,推30~40次,有散瘀血、行滞气的功效。

    拍头 梳头时,两手从前至后轻轻拍打头部15下,能预防掉发及头痛、头晕,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

    摆头 整个头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摆动9次,再点头9次,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耳部

    搓耳 左手搓左耳,右手搓右耳,上下反复搓30下,然后两手的劳宫穴对着两耳压放3次,可起到健肾和防止耳鸣的作用。

    振耳 两手四指摸到后枕部,掌心按紧耳道,然后做快速有节律的鼓动,30~40次,可防止耳聋、耳鸣,增强听力。

    叩耳 两掌紧压耳郭,然后放松,连续以掌心叩耳数十次,继叩后脑数次。重复4组。内耳鼓膜受到空气压力的变化,可促进血液循环。每日数组,有益于增强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