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治疗

胰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胰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据文献报道,非手术治疗约75%~95%的胰瘘可以治愈。这些方法包括:
1。一般治疗 胰瘘患者因胰液大量流失,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应注意及时纠正;胰瘘可导致局部积液,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胰周脓肿。应注意引流通畅和使用敏感抗生素。在一些患者中,胰酶腐蚀可导致胰周血管破裂和出血。应注意止血和输血。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部分病例可出现继发性胸腔积液或肺不张,需要对症治疗。对于窦道周围皮肤糜烂,患者应在创面涂抹锌氧油。
2。充分有效引流 可采用双套管、乳胶管引流,将漏出的胰液及时引出体外。保持排水畅通是关键。引流管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如果患者症状不见好转,或好转后再次加重,或引流突然减少,症状加重,应进行腹部B超或CT检查,看是否有积液、脓肿。如有必要,进行抽吸或手术引流。拔除引流管指征:连续3天腹腔引流量<10ml,患者体温正常,B超或CT检查未发现胰周积液。
3。抑制胰酶外分泌 抑制胰酶外分泌的常用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外分泌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胍、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生长抑素有近年来被证明是治疗胰瘘的有效药物。能减少胰液的分泌,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文献报道可减少胰腺分泌40%~60%。氟尿嘧啶和放疗也被证实对胰腺外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疗效尚不明确,近期已很少使用。
4。营养支持 胰瘘患者因胰酶流失影响消化吸收,加上消耗增加,导致营养状况不佳。因此,营养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应尽早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尽快给予肠内营养或口服饮食,以减少肠道菌群失衡。摄入的食物以低脂肪、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为主。将一根细硅胶管通过鼻子放入空肠,并给予瑞素等高能量饮食。这样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减少食物对十二指肠和胰腺的刺激。 、促进瘘管愈合。
(2) 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保守治疗无效者应给予手术治疗。具体表现为:①胰瘘持续2个月以上,引流量无减少趋势; ②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发热或脓腔较大; ③腹腔内大量出血; ④胰管末端形成疤痕,导致梗阻性胰腺炎而引起疼痛。
2。手术时机 胰瘘的手术时机目前尚未统一。 Zinner报道,35例低流量胰瘘的平均闭合时间为76天,而35例高流量胰瘘的平均闭合时间为92天;国内赵平报道61例胰瘘患者,低流量患者平均闭合时间为83天,高流量患者为10​​0天。 Ihse认为胰瘘发生后2~4个月适合手术,而Matin等则认为手术适合在胰瘘发生后2~4个月进行。认为胰瘘形成后2周至2年内应进行手术。对于胰腺外伤患者,对于胰腺炎和胰腺手术患者,应在6个月内进行胰瘘手术。弗雷认为手术应该在一年后进行。笔者认为窦道充分纤维化是保证手术吻合可靠的基础。 3个月后,窦道纤维变硬,适合手术。应根据胰瘘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时机。
3。手术方法 ①远端胰腺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胰瘘,近端胰管不阻塞。在手术过程中,胰瘘的窦道以及胰体和胰尾被切除,有时连同脾脏一起被切除。术前可通过ERCP、MRCP、CT或窦道造影了解胰瘘的位置以及胰管通畅或狭窄的程度。 ②胰瘘空肠Roux-en-y吻合术(包括胰瘘管空肠吻合术、胰管空肠吻合术或囊肿空肠吻合术):适用于胰头胰瘘,或主胰管狭窄、梗阻、坏死或囊腔完整、致密。空肠用于吻合扩张的胰管和囊腔,周围仍需适当放置引流管。 ③内镜治疗:内镜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方法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通过内镜置管支撑胰管治疗胰瘘的成功报道较多。 Carrere报道3例胆胰瘘合并胰腺假性囊肿,经内镜置管支持外引流成功治愈。萨法迪和布尔玛也有类似的报道。贾弗里等人。通过ENPD(鼻胰管引流术)成功治疗了一名胰胸膜瘘患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插管-内镜胰管支架引流胰源性囊肿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内镜治疗的范围。上述技术特别适用于近端胰管狭窄的患者。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