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晋南花馍

    进入农历腊月,年味 亦显得渐渐浓烈。山西晋南一带的农 村,庄户人家在清扫堂屋、缝制新衣、 购置年货的同时,主妇们也用上好的 麦面揉捏蒸做各种花馍。你随意来到 一户农家,都能看到刚刚出炉的枣花 馍、金罐罐馍、银罐罐馍、老虎馍、鲤鱼 馍、莲花馍……面前这些形形色色,千 姿百态的花馍,另人眼花缭乱,美不胜 收。馍馍又称馒头,是中国北方居民 一日三餐的主食之一。史料记载,自 秦汉以来,盛产小麦的山西晋南地区 的人们便注重蒸馍的技巧和捏制花馍 的艺术。星移斗转,岁月悠悠,精致的 花馍文化在一代代农家主妇的巧手捏 制当中,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致。 一年冬尽春来,四季节日连连,各个节 日的花馍都有新花样。正月初一过大 年,这是农家人心目当中最为隆重的 节日。大年夜要吃枣花馍、枣山馍、枣 篮馍、金罐馍、银罐馍。据说,吃了这 种用红枣和麦面捏制而成的花馍,在 新的一年里,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 意,办事事半功倍。长辈们流传:吃枣 篮馍、金罐馍、银罐馍,象征能捡金进 银,来年收成好;吃了枣山馍,从此幸 福如山,财定粮丰,福寿安康,合家欢 乐。元宵节要蒸馄饨馍,吃了它,一家 人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 融。五月端午艳阳天,家家捏蒸老虎 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 象征。农家人吃老虎馍时,期望着晚 辈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长 大成大器。六月六农家制作莲花馍, 人食之后可明辨是非,不谋私利,踏入 社会能出污泥而不染,品行高洁,清白 一生。八月中秋蒸月饼馍,吃着月饼 馍遥望圆月,家乡亲人思念远方亲人, 远方亲人不忘故土亲情。农家节日的 花馍各有说法,人生从幼童到老翁,岁 岁生日蒸的花馍同样也“含糊不得”。 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鼓鼓 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 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 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周岁娃娃吃 的鱼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 岁有余。孩童十二岁时要吃蒸项圈 馍,民间有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食 之后可保佑儿女顺利度人生。青年人 结婚吃蒸花糕馍,色彩绚丽,争奇斗 艳,如“九凤朝阳”、“九龙戏珠”等,花 糕捏制的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 灵活现,惟妙惟肖。它象征着夫妻幸 福美满,生活从此节节高。一个花糕 往往重达十几千克,几个蒸糕高手几 乎要忙碌一整天方可赶捏完工。老人 们过寿吃蒸桃馍,外形好似一颗心,一 颗儿女向长辈敬献的孝心。昔日父母 呕心沥血育儿女,如今儿女长大成人, 亦把儿女的爱心奉献给老人,愿长辈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当老人离别人 世时,家人邻里要蒸一些包馍,用于祭 奠。“包”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 揽在内,犹如一个句号,从此总结完 了。千姿百态食文化,悠悠岁月花馍 情。山西晋南的花馍在向世人描述着 三晋大地的古老食文化,反映着中华 民族的根祖情源。细细品嚼这形色各 异的花馍,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地辈辈 民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又似 乎能触摸到当代晋南人民对未来的热 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