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右归丸

  24 右归丸 : 【组成】大怀熟地250克(八两)、山药炒120克(四两)、山茱萸微炒125克(四两)、鹿角胶炒125克(四两)、菟丝子制125克(四两)、杜仲姜汁炒,125克(四两)、当归90克(三两)、肉桂60克~125克(由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60克~180克(自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枸杞微炒125克(四两)。
【制法】上药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或丸似弹子大。现代制法:配作蜜丸,每丸约重15克。或按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用法】梧桐子大时,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如弹子大时,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其效尤速。15克重的蜜丸,早晚各服一丸,开水送下。水煎服时日饮2~3次。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大便不实,甚则完谷不化;或小便自遗;或腰膝软弱、下肢浮肿等。
【方解】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类;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杜仲,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
【按语】本方在原书主治“元阳不足,先天禀衰,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或“阳衰无子”等证。本方主治诸证,虽有病起中焦或下焦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不一,但其总的病因病机,仍如原书所说:“元阳不足”。故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培补肾中元阳,必须“阴中求阳”,即在培补肾阳中配伍滋阴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补元阳之效。本方组成,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三泻”(茯苓、泽泻、丹皮),增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杞子而成,加强补益肾中阴阳的作用,减少用“泻”妨补之力,以使药效更能专功于补。
本方在原书加减:“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二、三两,或五、六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人参不能捷效。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溏,加补骨脂炒三两。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三两、肉豆蔻三两,麸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消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三、四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二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如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黄狗肾一、二付,以酒煮烂捣入之。”可见本方应用范围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