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口服液)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方解

  藿香正气水(口服液) : 【处方组成】苍术 陈皮 厚朴(姜制)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生半夏 甘草浸膏 广藿 香油 紫苏叶油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 味辛、苦。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 吐泄泻; 胃肠型感冒。
【方解】方中以辛香温散之藿香为君,发表化湿、理气和中。以辛香温燥之紫苏叶油、白 芷为臣,助君药发表散寒、理气除湿。佐以生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 苍术、茯苓 燥湿健脾、和中止泻; 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使以甘草浸膏,既调和诸药,又 合苓、术健脾以运湿。诸药相合,共奏散风寒,化湿浊之功。
【应用要点】本品应用要点是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主症为恶寒发热,呕吐泄泻,脘腹胀 满或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用法用量】 口服,1次5~10ml,1日2次,用时摇匀; 外用,适量涂搽。
【使用注意】
(1)对藿香正气水或乙醇过敏者,忌用藿香正气水。
(2)湿热霍乱、暑热感冒及风热感冒者忌服藿香正气水或口服液。
【剂型规格】每瓶装10ml。藿香正气水中含乙醇40%~50%。
【贮藏】密封。
【现代研究】
(1)药理与毒理
①解痉作用。藿香正气水(丸)能抑制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对水杨酸毒扁 豆碱和氯化钡所致的离体肠平滑肌的紧张性收缩有显著解痉作用; 对水杨酸毒扁豆碱所致的 狗及家兔在体肠管的痉挛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并非兴奋α-受体。藿香正气水对离体豚 鼠十二指肠自主收缩及对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回肠收缩均有良好解痉作用[周雪仙, 等. 中成药研究,1984,6(5): 18~20]。
②对小鼠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经用1:1藿香正气水给小鼠灌胃,15分钟后处死小鼠, 测小肠总长及推进长度,计算推进百分率,结果发现本品有抑制胃肠推进功能的作用[田文艺, 等. 中成药,1990,12(4):31~32]。
③镇吐作用。用1:1藿香正气水给家鸽灌服,5分钟后每只鸽灌入1.5%硫酸铜溶液20ml, 结果发现该药无明显镇吐作用[田文艺,等.中成药,1990,12(4):31~32]。
④抗菌作用。体外抗菌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刘中煜,等. 中草药,1984,15(12):15; 田文艺, 等. 中成药,1990,12(4):31~32]。
⑤抗过敏作用。用藿香正气水与组胺受体拮抗剂息斯敏为参照组,经动物体外实验证实, 藿香正气水具有抑制大白鼠的被动变态反应,抑制抗原抗体反应,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断肥 大细胞脱颗粒释放介质,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细胞结构和功能。其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阻断 率明显大于息斯敏。说明藿香正气水具有对抗变态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余传星,等. 中医药 研究,1994,(4):60~61]。
⑥镇痛作用。按10ml/kg给小鼠灌服藿香正气水,能明显抑制0.7%醋酸腹腔注射引起 的内脏躯体反射性扭体反应,使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刘中煜,等. 中草药,1984,15(12):15]。
⑦其他。采用硫酸镁致泻法研究藿香正气丸对糖和水的吸收影响。结果发现本品能使小 鼠血中及肝组织中3H-葡萄糖及氚水放射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掺入3HTdR指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陈芝喜,等. 中成药研究,1988,10(1):45]。
⑧毒性。以藿香正气水冲剂进行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毒副作用[尹宝莲,等. 中草 药,1992,23(9):479~481]。
(2)临床报道
①小儿夏令感冒。用藿香正气水灌肠,5个月以内1次3ml,每增加1个月龄增加0.3ml,1 岁以上每增加1个月龄增加0.2ml。用原装小塑瓶剪去封头,注意圆滑,勿带锐利尖角,直接 将瓶颈部小心插入肛门内,将适量药液挤压灌入直肠内,每日2次。对照组: ≥39℃者用安痛 定加病毒灵肌注,<39℃者口服小儿感冒冲剂及病毒灵片,均用常规量。共观察68例,随机 分为2个组,每组各34例。结果:两组体温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内为6例、1例, 9小时内为9例、4例,1日内为6例、9例,2日内为3例、12例,3日内为1例、5例,4日 内为1例、3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刘国 栋,等.河北中医,1991,13(5):12]。
②小儿湿疹。取藿香正气水1支,按比例加温开水稀释。稀释浓度为:<6个月为1:3,6~ 12个月为1:2,1岁以上为1:1。以稀释液涂患处,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并停用它药。 局部瘙痒及皮损症消失为显效,明显改善为有效,局部瘙痒虽减轻而皮损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共观察48例,1疗程显效3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8%。其中渗出型显效 18例,有效12例; 干燥型显效31例,有效2例; 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3.74%。一般疗 效出现在用药后的第1~3天之间[李燕宁,等. 中成药,1995,17(12):49]。
③脚气病。用藿香正气水适量涂于患处,保持2小时以上,每日1~2次,疗效显著。若 起泡流黄水者,涂药4~8小时后水泡逐渐消失,12小时后渐变为干皮而脱落[炎路,等. 中 成药研究,1986,8(11):46]。又用藿香正气水1日涂4次,连用3周,治愈1例历时37年,每 年春夏必发,且多方求治无效的趾间糜烂型脚癣[刘永寿,等. 四川中医,1990,8(8):43]。
④湿毒疡。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1日3次,连用2周,治愈1例历时5年,每于立夏 之后即发于两脚背,湿烂痒痛,反复发作的湿毒疡。随访2年未复发[刘永寿,等. 四川中医, 1990,8(8):43]。
⑤暑热疮。用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1日3次,连用2周,治愈1例,随访2年未复发[刘 永寿,等. 四川中医,1990,8(8):43]。
⑥痱子。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并擦干。再用藿香正气水轻轻反复涂擦,每日1~2次, 1~2天即可痊愈,治愈率达98%以上[邓国旺. 江西中医药,1985,1(3):41]。用上法每日擦 涂3~4次,共治30例,结果:痊愈27例,余3例因局部继发感染成痱疖而转用他药治疗。无 不良反应,一般用药1天即可止痒,2~5天痊愈,再患复用仍有效[王兰镇. 山西中医杂志, 1990,9(5):51]。亦可直接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5次,轻者1~2天,重者3~5天 即愈[李瑞珍. 中医药研究,1993,(5):68]。
⑦痔疮。取藿香正气水20ml,加开水450ml,混合均匀,先熏后洗。内痔每日1次,连续 7次; 外痔及混合痔,熏洗后用布擦干,并涂醋酸氟轻松软膏,每日1次,连续7次。共治内 痔48例,近期有效率100%,1年后回访有效率96%; 外痔11例,近期有效率100%,1年后 回访有效率94%; 混合痔9例,近期有效率100%,1年后回访有效率90%[董连生,等. 中 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0):41]。
⑧蚊虫叮咬。以藿香正气水外涂患处,半小时左右瘙痒消失,其止痒作用明显优于万金 油[蒋安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3):36]。
⑨农药中毒。一名 “1059”农药中毒患者,在给予解磷定、阿托品等药治疗后,症状虽 缓解,但仍呕吐不止,进食饮水后加重,舌红苔白厚腻,脉滑数。给予藿香正气水,每次口 服1支,1日2次。服2支后即不呕吐,服4支后进食饮水恢复正常,精神转佳。住院5天痊 愈出院[蒋安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3,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