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肥厚性脊柱炎的中医针灸推拿治疗方法

增生性脊柱炎又称“肥厚性脊柱炎”、“退行性脊柱炎”。 它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椎体前缘(或后缘)骨质增生所致。 由于前(后)纵韧带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发病年份 年龄多为中年以上。

关于这种疾病的发生有很多讨论。目前普遍认为人体不协调 脊柱活动调整、创伤(尤其是慢性损伤)、快速扭转或老年性脊髓 核脱水、椎间盘硬化、椎间盘变窄、椎间韧带松弛、弹性降低 无力、肌肉萎缩等都可能引起椎体关系和位置的改变。 从而破坏了椎间原有力量的平衡。此时,人体正在努力建立和维持 维持椎间力的新平衡并稳定脊柱可产生脊柱骨质增生。 虽然很多中年以上的人都有骨质增生,但出现症状的人仍然 很少。这是因为损伤或退化改变了椎骨相对于彼此的位置。 变化超出了脊柱本身的代偿范围,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气充足,则骨髓充盛,骨骼强健。 强的。中年以后,肝肾逐渐虚,气血也虚,肌肉、骨骼等组织也随之虚弱。 退行性变化逐渐发生。承受重载和频繁操作的关节往往容易发生 慢性损伤,损伤后会导致气血不和,从而使筋脉的滋养更加不足,从而导致便秘。 导致骨关节炎。邪气聚集之处,则气虚,气血不和,筋脉失濡养。 此部位较易受风、寒、湿侵袭,故病情缠绵,久久难愈。

临床上,本病主要表现为腰痛,特点是早晨起床走动。 之后就感到疼痛,但稍微活动一下疼痛就减轻了。有时在短暂的分娩后 全身出汗后并不感觉疼痛,但如果整天参加频繁的腰部活动,就不会感觉疼痛。 后来,腰痛往往在夜间出现,而且更加严重,甚至无法翻身入睡。一般来说 病例中,腰痛的性质通常是酸胀样疼痛,老年患者症状有时较重,有时较重。 光与气候变化有关。有时由于骨质过度增生, 压迫脊神经根,导致大腿前部和外侧疼痛,少数情况下 典型的坐骨神经痛。

检查时可见脊柱侧弯或腰椎前凸变平,老年性肥大脊柱 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老年性圆背。一般情况下,浅层压痛往往不明显。 但也可能有深深的温柔和间接的温柔。本病患者腰部活动较多,无明显疼痛。 局限性,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腰部肌肉痉挛。

X线照片,可见椎间隙稍变窄,椎体上下缘可见骨质。 增生(或唇样增生),椎体前缘变得钝且有棱角。有时是骨头过度生长导致上下椎骨连接,即所谓的“桥接”。椎体 上下软骨板骨化,密度增加,椎间孔变小,有时轻度 脊柱侧弯或腰椎前凸变平。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腰椎前凸增大,侧位照片可见腰椎 呈阶梯状排列,被称为“椎体不稳”,其症状可能比普通的退行性更强 慢性脊柱炎最为严重。

治疗

1。中医治疗:

配方一:西洋参30克,白术9克,苋菜30克(先煮沸) 蜈蚣2条(去头去脚)茯苓9克,续断12克,桂枝9克,鹿角 槐片30克,槐30克,牛膝12克,菟丝子12克,独活12克 6克甘草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早晚两次。

方2:白蛇、土蝽、血竭、当归、苦草、牙草 2等份铁线莲

用法:将药物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或片剂中,每次服用 每次2~3克,每日3次。

药方三:川愈骨刺片(市售成药)。

2。针灸治疗:

1。体针:

常用穴位:压痛点、肾俞、大肠俞、指边、银门、环跳、 风城。

方法: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每次取3至4个点,采用中至强刺激。必须 必要时可采用电针,通电15~20分钟。

针刺压痛点时,最好先查明它属于哪块肌肉,然后将针刺入该点。 腹肌,然后扭动,效果更好。

2。耳针:

常用穴位:腰椎、腰痛点、神门、交感、肾、皮质下。

方法:每次取2至3个穴位,留针30分钟,间断捻动。

3。按摩治疗: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劈掌腰法(见第264页图97) 直接腰部按摩法(见第263页图) 95) 劈指腰法(见第264页图96) 腰肌握法(见第265页图99) 压腰 后腿拉法(参见第268页图105) 双膝弯曲转髋法(参见第303页图172)

加减:如果患者有“脊椎不稳”,可以加 采用竖腰推法补气(见265页图100),腹斜按摩法(见238页) 图43),压腹法(见248页图64),减去压腰拉腿法。

注意: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在按摩治疗过程中,适当锻炼腰部肌肉,增强和巩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