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金钱白花蛇的鉴别,金钱白花蛇如何鉴别

  金钱白花蛇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饮片新参》。自《开宝本草》以来,各种“本草”收载的白花蛇,均为蝰科动物蕲蛇(即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与本品不同。
【别名】 小白花蛇、金钱蛇。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Blyth幼体的干燥体。4~8月捕收幼蛇,捕捉后取出内脏,擦干血迹,盘绕成圆盘状,头在中央,用竹签插好,烘干。
【产地与销售】 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销全国。
【化学成分】 主含蛋白质、脂肪及鸟嘌呤核苷等。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头部黑色,稍大于颈部,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额骨端有毒牙。背部黑色或灰黑色,具有27个以上黑白相间的环纹,黑色环纹宽约3~5鳞片,白色环纹宽约1~2鳞片。背鳞通常15行,中间有一条显著突起的脊棱,脊鳞较大,呈六角形。腹鳞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图12-31)。


图12-31 金钱白花蛇外形图


以身干、头尾齐全、有白花环纹、盘径3cm左右者为 佳。
本品特征可概括为:
金钱白花蛇 背部呈黑色
体鳞十五行 白色环纹多
【显微鉴别】 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 鳞片呈黄白色,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间距1.1~ 1.7μm,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此为本品粉末鉴定的主要依据。背部横切面观: 内外表皮均较平直,真皮不向外方突出,真皮中色素较少。
【炮制】 除去头尾,刷去灰屑,切段。
【功能与主治】 祛风,通络,止痒。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半身不遂,抽搐痉挛,外伤惊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与用量】 3~4.5g; 研粉吞服1~1.5g。本品有毒,慎用。
【附注】 伪品 (1) 游蛇科动物白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见于湖南、广东、广西。呈圆盘状,头在蛇盘的中央而稍翘起,盘径12~22cm,头顶棕紫红色,蛇体背面青绿色,具黑色六角形斑三行,中行大,两侧较小,错综交织成纹。尾部背面的三行黑斑相连为横带,间作鲜红色。
(2) 游蛇科动物滑鼠蛇Ptyas mucosus(Linnaeus),见于华东、中南、西南。呈圆盘状,头在蛇盘中央,盘径24cm。全体具鳞片,鳞片呈卵状三角形,背面黄灰色,体下部有类黑色横纹,排列规则。蛇体有一条突起的脊棱,腹部鳞片白色,除鳞后显红色,微有腥气。
(3) 其他蛇的幼体用褪色药水或油漆将蛇体涂成白色环纹或间隔一定的距离刮去1圈鳞片,使黄白色的蛇肉裸露成环状。其性状特点为黑白环纹间隔距离不规则,白色环状纹常宽窄不均,有的白色环纹达2个鳞片宽,环纹无自然感。
(4) 成体银环蛇去骨后,剖成若干小条,搓成圆带状,盘成圆盘,安装上其它蛇的头,冒充金钱白花蛇。本品特点为圆盘状数少,白色环纹较宽,鳞片大,背部无六角形脊鳞,除尾部较细外,全体粗细一致。腹部不为白色,用温水浸泡蛇体即散开成带状,而假头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