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香港旅游必吃美食

香港旅游必吃美食

  香港不仅明星多,商品多,美食小吃也超多的!那么都有些什么美食小吃呢?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到香港旅游必吃美食吧!

  香港旅游必吃美食介绍

  港式云吞面

  云吞面是香港特色美食之一,也是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云吞就是馄饨,最早云吞以全猪肉制,所以称做“净肉云吞”。古代云吞很讲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吞制成,云吞材料有云吞皮、鲜虾、猪肉。

  历史文化

  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至今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即已传入广东。据《群居解颐》一书记载:“岭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至于广东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则无从考证。

  云吞面不仅深受港人的喜爱,就连许多香港的影视歌坛红星对云吞面都情有独钟,如:周润发、谭咏麟、成龙、周星驰、罗嘉良等众多明星,翻开他们的个人资料你会发现他们的最爱都是云吞面。发哥称:因为工作没有办法,出埠前往加拿大拍西片,一去便数个月,唔知(为什么)点解出埠一久就好想食香港的鱼蛋粉与云吞面”。罗嘉良在一次拍片现场憨厚地说:“我完全不懂煮菜,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吃云吞面,一周要吃五六次”。

  一般人品尝港式云吞的时候,都特别留意虾的鲜味,但一碗上乘的云吞面,除了要注意云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泽之外,面条和汤底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搭配得宜。面条要有蛋香,爽滑而弹牙,更要色泽鲜明。汤底亦非常重要,用鸡、猪骨和大地鱼清炖,必须澄清透澈,鲜香扑鼻,才可突显云吞和面条的色泽和口感。

 

  做法

  云吞面一般以馄饨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汤面是以馄饨加入面条,再配老火汤底。捞面通常为湿面煮熟后干水再放馄饨,加上酱油。

  蛋挞

  蛋挞(Egg Tart),台湾称为蛋塔,“挞”是英文“tart”的音译,意指馅料外露的馅饼(相对表面被饼皮覆盖,馅料密封的批派馅饼)(pie);蛋挞即以蛋浆为馅料的"tart”。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的蛋挞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历史文化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早在中世纪,英国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有指蛋挞亦是中国17世纪的满汉全席中第六宴席的其中一道菜式。

  纵然蛋挞深受香港人欢迎,但在香港历史尚很短。据业余香港历史学者吴昊考证,1920年代的广州,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为了吸引顾客,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设计一款“星期美点”作招徕,蛋挞正是这时候在广州出现。

  香港引入蛋挞的时代,未有准确年份,有人说自1940年代起,香港饼店已出现蛋挞,1950年代至1980年代打入多数茶餐厅。初时茶餐厅的蛋挞都比较大,一个蛋挞便可以成为一个下午茶餐。而味道香甜醇厚,松软可口。1990年代起,兼营包饼之茶餐厅逐渐减少,故现只在旧式茶餐厅有自家烤制的蛋挞,其他茶餐厅则从面包工场订购蛋挞飨客。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楼的点心中也包括蛋挞仔(小型蛋挞)。还出现了适合减肥的蛋挞,蛋浆是用蛋白做的。

  冰山大火

  冰山大火(或称火焰雪糕)是由外国传入香港的小吃。是酒店餐厅里的甜点。冰山大火由蛋糕和冰淇淋制成:先用海绵蛋糕围绕雪糕球,然後铺上已打发之蛋白再把糖浆和威士忌浇在上面,用火点燃即成,十分可口。

  格仔饼

  格仔饼是香港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通常由街头流动小贩售卖,一般呈圆形,分成四等份,面糊以鸡蛋、砂糖、面粉及淡奶混合而成。人们通常都会在格仔饼的一面涂上牛油、花生酱、炼奶及砂糖,再对折夹起成半圆状。烤好的格子饼吃起来有点松软,而且味甜。传统上的港式格仔饼都是金黄色、带有蛋香的食品。但近年来,格仔饼发展出不同的口味如巧克力口味、蜜瓜口味等,不但变化出不同口味,更带出不同颜色的格子饼!

  鱼蛋粉

  鱼蛋粉本来是潮州美食,大约在光绪年间开始传入广州。时至今日,经营潮州鱼蛋粉小食店已经在广州遍地开花,但这种美食却已经在潮州失传多时了,问及现在的潮州人竟也不知道鱼蛋粉为何物。

  历史文化

  据说在广州的第一家潮州鱼蛋粉是潮州人陈开及其女婿"大头伟"(原名字不可考,只流传其花名。)于光绪二十年间在第十甫开设的,开业不久便得到许多潮汕乡里的光顾,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广州人来尝试,生意兴隆得很。但因此也抢走了附近许多广州传统面店的生意,引起同行的眼红,并召集一伙人手执刀棍到陈开的铺头生事。岂知陈开本是潮州南枝拳和南枝棍法的高手,手持一棍就将那伙生事的人打得鸡飞狗走。经过此次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到陈开的铺头搞事了,而潮州鱼蛋粉和潮州南枝拳(广州人常叫潮汕人为"冷",故广州称南枝拳与南枝棍为"冷佬拳"和"冷佬棍"。)也从此流传至广州了。

  碗仔翅

  碗仔翅是一款常见于香港街头的仿鱼翅汤羹,其材料以粉丝为主,以淀粉将汤煮至浓稠,并加入老抽和生抽弄成棕色,佐以麻油、浙醋、白胡椒粉、辣椒油等。

  历史文化

  碗仔翅本身没有鱼翅成份,但其外观与高汤鱼翅相近,并以小碗盛载,因而叫作“碗仔翅”。约1960年代起,香港街头涌现一批小贩专门出售这类平民仿翅,同时兼售生菜鲮鱼肉汤,后者以鱼肉混入淀粉打成鱼肉浆,再以类似刀削面的手法削进汤里煮成长条状的鱼肉条,不少人卖碗仔翅时,喜欢加鱼肉同吃。一些小贩亦会出售碗仔翅拌通心粉,增加裹腹感,但这吃法近年已渐渐式微。

  在香港,由于街头碗仔翅常加入大量味精,其汤底只是由清水、酱油、味精、淀粉组成,虽然碗仔翅仍然大受欢迎,但大多数人只视此为垃圾食品,过往绝少有人会在家中肴制这类食品。但随着香港生活质量提高,这种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食品,约90年代后亦在香港一些酒楼出售。除了肉丝份量增加,亦会加入香菇丝、蛋花、以至金华火腿、猪皮、鱼肚。

猜你喜欢:

1.香港美食推荐

2.舌尖上的中国香港美食

3.香港的美食有哪些

4.香港美食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