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厨艺

骨头汤的功效和作用


  当前社会掀起了一阵全民运动健身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热爱运动,而运动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可见运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可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运动不当,或者防护措施做得不好,轻则会发生擦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骨折。

小王是一个忠实的运动爱好者,却不慎在一次运动过程中摔倒,导致骨折。小王的奶奶告诉小王,恢复期间一定要多喝骨头汤,有助于骨折的愈合。传统的民间思维告诉我们:“吃啥补啥。”所以骨折了,多喝些骨头汤吧,这样inaXsZIDPAi/SKxlcWrC/DfInx0480g6VQa4+DZXi80=对促进骨骼愈合比较有好处,结果小王喝了好长时间都没愈合。

骨头汤,到底能不能补骨头

中国自古都有“吃什么补什么”的传统观念,骨头汤能够补钙、让骨折好得更快也是很多人的“常识”。其实不然,骨头汤对于补充钙质、促进骨愈合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

当骨折发生以后,受损伤的骨开始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时充足的营养能够为骨骼恢复提供必备的原料。

煮汤用的骨头成分主要是磷和钙。钙是游离的钙,很不容易吸收,仅仅依靠炖煮很难让骨头里的钙溶解在汤里,而汤水中有限的钙质,人体的吸收利用率也较低。而且,骨头汤里还会有大量的磷,高磷的摄入也会大大地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由此可见,骨头汤喝多了不但不补钙还会影响钙的吸收,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头汤里的脂肪含量较高,喝骨头汤可能会增加体重而不是补充营养。

不难发现,骨折后喝骨头汤并不能促进愈合,骨质疏松的人也无法通过多喝骨头汤获益。

骨折后该吃什么

在骨骼重建的过程中,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同时为了促进钙的吸收,饮食中也需要增加维生素D。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如果喝牛奶不会腹胀或拉肚子的话,牛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小鱼、小虾、瘦肉、鸡蛋和某些绿色蔬菜、水果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平时适度晒太阳、运动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还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少喝酒,不喝浓茶,因为这些会影响钙的吸收,造成骨质量的下降。

第二,要保持适量的运动,能够增强骨的质量。

第三,在运动前,要做好防护和热身,尽可能地避免身体受伤。

骨折后饮食误区

·大补骨头汤

肉骨头的主要成分是钙和磷,食用过多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比例失调,反而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摄入过多的脂肪也不利于伤口愈合。

·盲目大量补钙

骨折患者不一定缺钙,即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也不能乱补。对老年患者和绝经后的妇女,可根据病情合理补钙。而对于骨折患者首先要度过的是骨痂形成期,而骨痂的过度钙化将影响愈后的功能,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风险。

·维生素D和饮水量不足

由于骨折患者减少了户外日光照射的时间,身体合成的维生素D可能不足,因此可适当补充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此外骨折的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加上饮水减少,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也易引起小便潴留,从而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统感染。

总体来说,根据患者骨折情况的不同,在骨折的不同时期,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患者要谨遵医嘱,合理饮食。骨折愈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应安心静养,才能让骨折好得更快。必要时可以咨询骨科、营养科医生,制订科学的饮食康复方案。

预防骨折,防范骨质疏松是关键

对于年轻人来说,骨折多因不当运动、暴力外伤所致,但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不可分。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仅仅是端汤锅,甚至是咳嗽,就可能导致脊柱发生压缩性骨折。这样的患者遭遇跌扑时极易发生四肢的骨折。

骨质疏松发生后的骨骼,就像已经被蛀空的树枝,很容易折断。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保留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以及当骨质疏松出现后延缓进展是防范骨折的重中之重。

1.预防在先,储存骨量

预防骨质疏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生都保持关注与重视。人体骨量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增速放缓,随后随着年龄增长到达巅峰并进入平台期,然后逐年下降。有些人下降得快一些,有些人则下降得更慢。如果想要远离骨质疏松,需要尽可能提高骨量峰值,然后延缓骨量下降的速度。

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加强运动、保证营养,可以为以后积累更多的骨量;到了中年,保持锻炼、营养均衡,减少那些伤害骨量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咖啡摄入过多等,延长平台期、推迟骨量衰减的到来。而女性到达围绝经期(更年期)、男性到达55岁左右,骨量开始快速流失,因此日晒、维生素D补充、钙质补充等方法一个都不能少。

2.科学运动,增加骨量

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未骨质疏松者,科学的户外运动能够强健骨骼、增加骨量。而已经患有骨质疏松者,也可以从运动锻炼中获益。

康复治療的运动原则要遵循个体化、可评定、产生骨效应的原则。运动方式采用适度负重运动和抗阻运动,如快步走、哑铃操、举重、划船、蹬踏运动等;运动频率和强度一般建议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强度以每次运动后肌肉有酸胀和疲乏感,休息后次日这种感觉消失为宜。

运动一方面可以刺激骨骼、增加骨量,延缓骨质疏松;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骨骼周围肌肉群,强健肌肉后能够帮骨骼分担压力,也能在遇到打击时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降低骨折风险。

3.科学补钙,选对食材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更有益。对于更年期女性和骨量较低的人群来说,建议遵医嘱适当补充钙质,如科学使用钙补充剂等。

日常饮食中也可以选择富含钙质的食物,尤其推荐牛奶。牛奶既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其中的钙质也是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活性钙,是营养密度高、性价比非常高的饮品。其他钙含量较多的食物包括芝麻、虾皮、紫菜等,以及各种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

4.及时就诊,科学干预

如果将骨质合成的过程想象成做饭,那么钙质、维生素D便是米和水,只有米和水无疑是做不出饭的,还需要一口能用的饭锅——我们的人体。一方面,钙、维生素D缺乏都可能造成原材料的缺失,而即使原材料足够,人体的代谢能力异常还是无法将原材料有效利用。

所以,很多骨质疏松患者背后骨骼代谢能力、合成机制出现了问题,单纯补充钙和维生素D无法发挥疗效,这时候就必须进行骨代谢方面的指标监测。当发现骨量异常后,建议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的药物调节骨代谢能力。